查看原文
其他

南京体院王正伦教授:助推“全民健身”向“全民健康管理” 和“慢病靶向运动防治”纵深进军

王正伦 教授 动商研究中心 2019-08-31

“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”发出了推进“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”和加强“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”的行动号召,这实际上是要求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突破一切藩篱和桎梏,以“体医融合”联手应对那些危害人民健康的“生活方式病”,这是何等的高瞻远瞩之举,也是本世纪最大的“民生工程”!


“体医融合”要为呵护人民健康打开一扇“智慧共享之门”,此背景下,体育界人要跨越知识鸿沟努力成为熟练掌握“生活方式医学”的“准医疗专家”,而作为“生命守护使者”的医疗界人则更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成为深谙“生命在于运动”之道的“运动专家”,彼此交融才能有更大的作为。



我国“全民健身计划”已经实施 22 年了,取得了很大的成绩。但是,面对不断攀升的“慢病发生率”和“巨额医疗支出”,传统的“全民健身”运行模式必须在“体医融合”的助推下实现“聚焦健康、提档升级、全程覆盖、精准发力”的重大转型使命。


第一,“聚焦健康”,是指“全民健身”要突破以往只注重“群众性体育活动”的开展,以“娱乐”、“社交”和“技能成就”为主要绩效标志的运行模式,将“全民健身”的“焦点”定位于“切实提高和改善国民体质”和“切实抑制慢病发生率”(包括“切实提高慢病生存率”)这两大核心议题上,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“增强国民体质”和“抑制慢病”这两条主线,抓实抓好,抓出显性的“健康成效”。


第二,“提档升级”,是指“全民健身”要突破以往“孤立封闭”、“自娱自乐”和“健康循证不足”的运行模式,实行“体医融合”,在“生命科学技术”、“生物医学技术”、“信息技术”和“医保金融工具”的指导和配合下,向“全民健康管理”转化。医卫部门负责疾病诊断和提供“对症运动健身”的安全建议,而“全民健身”则要重点“管”好普通人的“食动眠”和慢病人群的“对症运动干预”,并要确保“运动安全”、“运动有效”和“运动依从”。


第三,“全程覆盖”,是指“全民健身”要突破以往“各管一段”、“持续有效性不足”(全生命周期覆盖率不高)、“组织化程度不高”、“刚性不足”(或者说是“依从性不足”)和“深入基层难”等问题,切实解决好“运动健身”刚性覆盖全人群、全时空和“全生命周期”的难题,一定要在具有“依从度高”优势的医疗卫生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,深入基层,真正做到把所有人的“常动”、“嬉动”、“业动”、“竞动”、“健动”和“医动”有机、联通、连续、一致、有组织地“管”起来,消除各种相互抵触和抵消的不利因素,以实现“全民健身”的“显性健康成效”。


第四,“精准发力”,是指“全民健身”要集中精力解决以往“集中性娱乐活动为主”、“健康主题缺失”、“人群针对性不够”等不足,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“健康痛点”问题开展工作,以“增强体质”和“慢病防治”为焦点,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,筛选出与“全民健身”密切相关的“体质弱项指标”、“主要慢病发生率”、“主要慢病改善率”和“主要慢病医疗支出率”,实行“对症下药”的、以 FITT为剂量的、配合其他生活方式干预的“处方健身”。既要打造“普适性全民健身服务包”,尤其要注重开发经过医卫部门充分认证的“靶向性功能体育服务包”(或者叫“对症性处方健身服务包”),认证的要点在于“循证对症”、“安全有度”、“量效对应”和“环境匹配”等方面。



“全民健身”的本质在于促进全民养成“持续自觉规律化运动健身”的生活方式,这是一项只有“进行时”,没有“完成时”的伟大“智慧”使命。


人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高等动物,而动物只要活着就必须运动;运动是既是人的天性和本能,也是人的生命目的和特征。医学早就告诉我们:人的生命依赖三大要素—氧气、食物和水,但这三大要素只有和人的生命运动发生关联才有切实的意义。“运动为了生存”是一切动物的本能,“生命在于运动”才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更高级的“行动智慧”,而绝不是泛泛的口号。从这个视角出发,“全民健身”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把“运动”和“生命”有机地“融合”起来,让所有的国民都成为高智慧的“健康运动员”,这也是今天必须推行“体医融合”的缘由所在。



相关链接


图文编辑〡朱灵玉

图片来源网络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来源

投稿请发至邮箱:dongshangyjzx@163.com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